道家食療方

先饑而食,先渴而飲。

含水而入,餐前飲湯。

辰餐物豐,午餐飽七,

酉餐少半,淺淡清雜。

應季而食,因地而飲。

食無不可,可而不多。

病來忌口,病去多養。

食方異人,人亦自食。

8341究竟何來?

8341究竟何來?

為何阿裏巴巴用1688?

奇門遁甲中有八門,用以代指人事,八門為「休生傷杜,景死驚開」,其中開門、休門、生門為三吉門。

三吉門在洛書九宮、後天八卦中的數,分別為6、1、8。故因此,民間把這三數視為吉數。

移動用10086,阿裏巴巴用1688,皆因此故。

又奇門遁甲中,『休生傷杜』對應1834,為陽遁;『景死驚開』對應9276,為陰遁。因五行土居中宮,臨製四方,8宮、2宮五行屬土,故亦有8341,2769一說。



天鐘輕鳴——道家導引術

天鐘輕鳴:又名攪赤龍(即赤龍攪海)、瀨玉津,俗名叩齒。道家導引術之一。

習練方法:嘴微閉,先叩左邊牙齒數十次,再叩右邊牙齒數十次,最後叩中間牙齒數十次。叩齒次數不限,越多越好。但三次叩齒次數要相同。叩齒後以舌由外而內,由內而外,由上至下攪動牙齒。產生津液(此處津液非口水也)後,分三口咽下。

需要註意:叩齒不要用力過猛,只需輕微發出響聲即可。

堅持效果:長久習練,強精固齒,鎖顏煥容。

孩子讀書成績不好,家裏擺個文昌塔,有用嗎?

孩子讀書成績不好,家裏擺個文昌塔,有用嗎?

暫且不答,先想個問題。

如果擺個文昌塔,讀書成績就會提高,那麽世界首富就應該是個賣文昌塔的。古人建文昌塔,是為了發一方之文秀,讓當地出讀書人。而這種文昌塔是縣市級別的,不是那種可以買回家的文昌塔。

家中擺的那些個小文昌塔,除了作為裝飾品,無半點用處。

要想提高孩子的讀書成績,在家中,真正有用的是文昌位,而不是文昌塔。民間所言的『文昌貴人』便是文昌位的一種。


最大之風水來自人心

最大之風水來自人心:

人心念之正善,順乎天道,其源無窮,其福無止,吉昌永年;人心念之邪魅,逆背乎天,其禍不盡,其害不竣,兇惡連連。

道炁化降,遁地而隱,風水辨之,修靈養性。

古人雲「一命二運三風水,四積陰德五讀書」,又言「命由天定,運由己握,風水輔之,陰德改命」,如修行之人,居清山秀水之地則事半功倍,居窮山惡水之所則事倍功半,此所以存心正念之人重風水扶助之功也。

《黃帝宅經》載:「地善,苗茂盛;宅吉,人興隆」,又載「人因宅而立,宅因人而存,人宅相扶,感通天地」。

民間言「福地福人居」者,首重陰德,不損「三陰」(陰德),天自福佑,所處皆福地,自可福人居。

然凡世之人幾無不損陰德者,故辨識三陰而後積之,乃可用風水扶助,化生合功。損三陰而調風水者,或效力大減,或罹禍戮身。



夏蟲不可語冰

   《莊子·秋水》中河伯見到北海神時,北海神說了這麽一段話:「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,拘於虛也;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,篤於時也;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,束於教也。」

    大意是說:「井裏的蛙不可與它談論大海的事情,因為它的眼界受狹小居所的局限;夏天的蟲子不可與它談論關於冰雪的事情,因為它的眼界被時間約束;對見識淺陋,孤陋寡聞的人不可與他談論大道,因為他的眼界受所受教育的束縛。」

    後世用「夏蟲不可語冰」比喻人孤陋寡聞,不通曉時務。但其實它還有另一層隱意,那就是:找對人,做對事。

    說到這個,孔子教育子貢不要和三季人爭論的故事,最具代表性。子貢和一小童爭論一年有幾個季節?子貢說四季,小童說三季。二人爭論了一上午,相持不下。這時,孔子出來了,他打量一下童子說:三季。童子高興的走了。子貢不解,問孔子:老師,您教我們的時候都說是四季,為何今日卻說三季呢?孔子說:你沒看見那童子是一只蚱蜢變的,蚱蜢一年只活春、夏、秋三季,它哪裏知道還有冬季呢,你與它爭論上三天也沒有結果。子貢聽完恍然大悟。

    類似的話,《鬼谷子·權篇》中也有:「故無目者不可示以五色,無耳者不可告以五音。故不可以往者,無所開之也;不可以來者,無所受之也。物有不通者,聖人故不事也。」

    意思是說:「沒有眼睛的人,沒辦法拿五色給他們看;沒有耳朵的人,沒辦法讓他們聽五音;不可以去的地方,是因為沒有可以開導的人;不可以來的地方,是因為這裏沒有人能接受你的說法。事物有不通竅的,聖人也不去理會。」

    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,千萬不要和夏蟲語冰,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找正確的人,做正確的事情上。

    明朝初年,朱元璋想用元朝的大臣建立明朝體製。元朝戶部尚書張昶假裝投降明朝,暗中卻勾結蒙古人顛覆朱家,失敗後寫下「身在江南,心思塞北。」就慷慨赴死。彼時蒙古人撤退到塞外,大量官員拒絕投降明朝,選擇為大元殉國。這當中吳德新最為霸氣,講「我生為皇元人!死作皇元鬼!誓不從爾賊!」說完直接自盡。這些元朝大臣都是讀過書的漢人,為何漢人建的朝代,他們卻反對?其實,這些被元朝蒙古奴隸主奴役久了的漢人,皆為夏蟲。他們只屬於把漢人劃為四等奴的元朝,低賤的朱元璋所建立的明朝,對於他們而言,猶如冬季之與夏蟲。腹有經綸也枉然。

    如果說元朝大臣還算得上是高級夏蟲,那麽,再來看看處於社會底層的夏蟲。

    戊戌變法失敗後,康有為,梁啟超紛紛逃亡,譚嗣同則希望以自己的鮮血喚醒沈睡的天下百姓,但是當他被押往菜市口砍頭的時候,他一心想要喚醒的百姓,並沒有為他的不幸而痛哭流涕或者沈默不語,而是紛紛拿著手裏的臭雞蛋和爛菜葉打的他面目全非。

    等譚嗣同們把鮮血流幹了,也沒有喚醒大清朝的百姓,反而換來一堆臭雞蛋和爛菜葉;不久還有鄒容、秋瑾等革命黨人,一樣把鮮血流幹了,也沒有喚醒大清朝的百姓,反而被用來蘸饅頭吃;一代一代的熱血青年和仁人誌士為了天下蒼生不惜肝腦塗地、搭上性命,最後成了博物館裏一張張陳舊的照片和泛黃的遺物。 

    和元朝那些大臣一樣,北京城裏因為剪了辮子而上吊的人,他們只屬於清朝,也是夏蟲。何必與他們講民主的好處。

    夏蟲活不到冬天,會凍死的,冰雪的美麗是給人欣賞的,不是給蟲子的。

    道教有句話:「愚人不可渡!」不要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,浪費在夏蟲身上,找對對象,才能舉事必成。

    記住鬼谷子講的:「物有不通者,聖人故不事也。」


癸卯年續:

前文成於庚子年末(2020),略有微瑕,本意為當今風雲變幻,朝代更替來臨之際,警醒有誌之士切勿普渡眾生,致己身消命隕。須知「愚者易蔽也」,留辮子的,只配死於清朝,不配活在民國。此理同適於今後二十載的變亂之世。

名為「夏蟲不可語冰」,實為「找尋同道成事」!









「不缺乏行動前的計劃,但缺乏計劃前的行動」

「不缺乏行動前的計劃,但缺乏計劃前的行動」

做一件事情之前,人們往往都有很多計劃,但卻很少有人去思考,在做計劃前,應該做大量的信息收集和整理鑒別的工作,來作為參考,驗證所要做的計劃是否可行,或可行性的程度是高還是低。

鬼谷子講「得其情乃製其術」,說的就是「計劃前的行動」要遠比「行動前的計劃」更重要,先「得其情」,後「製其術」,而非先「製其術」,後「得其情」。

鬼谷子十二篇,決篇放在第十一位,前面十篇都是「計劃前的行動」,可見這才是做事的成功之道。

「故聖人立事,以此先知而楗萬物。」

「春風吹破琉璃瓦 」

「春風吹破琉璃瓦 」

為何凜冽的寒風都吹不破的琉璃瓦,春風卻能吹破。正因寒風凜冽,萬物縮藏以禦寒,故寒風不能破瓦。而春風看似溫暖,卻暖中包寒,以暖吹開萬物,以寒侵破萬物。即使堅如琉璃瓦,亦必破之。

春生萬物,暖中還寒,新物滋長,莫不如春。

大的危機來臨之前,你能提前覺察嗎?

如果說鬼谷子是最早發現「蝴蝶效應」的人,一點也不為過。《抵巇》中載「巇者,罅也。罅者,澗也。澗者,成大隙也」,「經起秋毫之末,揮之於太山之本」,大意是講,事物變化之初都是微小的征兆發展而成巨大的改變。「其施外,兆萌牙孽之謀」,聖人對外施展謀略,早在事情處於萌芽狀態時就開始謀劃了。所以,鬼谷子想要告訴我們的是:要用聯系的、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變化。

    公元前453年,晉國的智伯率韓康子、魏桓子攻伐趙襄子,趙襄子派大臣張孟談以朝見智伯為名而私會韓、魏二人,勸說二人合攻智伯。謀既定,張孟談又朝拜智伯出來,正被智伯的族人智過在轅門外遇見。智過就進去見智伯說:「韓、魏將有變化。」智伯問:「怎麽了?」智過說:「我剛才在轅門外遇到張孟談,他顯得很騖持並且顯得很得意。」智伯說:「不對,我已與魏桓子和韓康子約好了,打下趙後就三分其地,他們一定不會欺騙我,你不要妄說。」智過出來後總是放心不下,就去見了韓、魏二人,回來對智伯說:「韓、魏二人色動意變,一定將不利於大王。不如現在殺了他們!」智伯說:「我們兵駐晉陽已三年,早晚就要攻下趙而三分其地,怎能有其它的心思?你不要再說了。」智過說道:「如果不殺,就趕快去親近他們。」智伯問:「怎麽親近呢?」智過說:「魏桓子的謀臣叫趙菱,韓康子的謀臣叫段規。這兩人都是能改變他們君主意見之人。大王應與他們約定,破趙後就封二人一人一座萬戶的城池。這樣,韓、魏二人之心可不變,而大王也就得到您所想要的了。」智伯說:「破趙後要三分其地,現在又要分給他們兩人各萬戶之城池,那我得到的豈不是更少,不可如此!」智過見自己的計謀不被采納,說的話智伯又不聽,就逃走了,並改姓輔氏。

    張孟談聽說後,就去見趙襄子說:「我在智伯的轅門外遇見了智過,看來他對我有了懷疑。他進去見智伯,出來後不久就改了姓,故有此疑。今天晚上如不攻智,必有後患。」趙襄子說:「好吧。」於是派張孟談去見韓、魏二人,約定晚上殺掉守堤的官兵,然後放水淹智伯的軍隊。智伯的軍隊被水一沖,都慌著去救水,一陣大亂。這時,魏韓兩支軍隊從兩側圍攻,趙襄子率軍隊正面迎擊,大敗智伯軍隊,活捉智伯。

  智伯後來被殺,家族被滅,土地被趙、魏、韓三分,智氏滿門盡滅,唯有輔氏留存至今。

    智伯「不察其辭」導致「近而不可見」,最終落得個身死族亡;再三提醒他的智過卻通過「見微知類」、「先事而生」,保得一族血脈得以留存。

  「事之危也,聖人知之,獨保其身;因化說事,通達計謀,以識細微。」(當事情有危險的征兆時,只有聖人才能覺察知曉,並且能做到保全自身,根據事物的變化來說明事理。通曉各種計謀,發現細微之處,並提前預防。)不正是智過所做的嗎?至於所提的計謀,智伯不聽,智過也選擇了「退為大儀」。

    西晉開國元勛太尉何曾,經常陪著武帝司馬炎赴宴,回來後告訴幾個兒子說:「皇上創建了基業,並要把基業傳給後世子孫,然而我每次在宴會上,卻從未聽他說過治理國家和圖謀久遠的謀略,只是說些平生的常事,他的後世子孫恐怕就很危險了。他的太平基業,也僅就到他個人一身而已,他的子孫真夠擔憂的呀!你們還可以安然無事。」他又指著自己的幾個孫子說道:「你們這一輩人必秧及禍亂!」

  後來,經「八王之亂」,何曾的孫子何綏被東海王司馬越誅殺。他的另一個孫子何嵩哭著說:「我的祖父真是大聖人啊!」

    作為普通人,我們改變不了大勢。但預知大勢何時而來,可以讓作為普通人的你我提前做好準備,而不被颶風所毀,這就需要我們覺察危險來臨前的征兆。這方面,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可借鑒的經驗。

    西漢未年,巴郡的任文公看到王莽攝攬朝政,知道天下將要大亂,於是,他督促家人們背負百斤重的東西,環繞自家的房舍急速奔跑,每天都要跑上幾十次。人們都不知這是為了什麽。後來,兵鋒四起,天下大亂,外出避難的人很少有逃脫的,只有任文公家無論大人小孩兒都能背著糧食而快速奔跑,才都幸免於難。

    唐朝未年,有個東院主,負責管理皇帝行宮的東院,看見岐王李茂貞和梁王朱溫互相爭鬥(人稱「岐、梁爭長」),知道天下將要大亂,就整天把豆子、谷子等糧食磨成粉,挖出土溝埋在裏面,再在上面塗抹掩蓋,並在上面蓋上房屋,而且增加很多房屋的木料,滿院的人都譏笑他,以為他發瘋癲了。等到大亂到來以後,糧食盡,木柴絕,百姓們連藏在地窖裏的東西也被岐王李茂貞奪走,許許多多的人都被餓死了。這時,東院主扒掉房屋上的木料劈成木柴,挖開土溝拿出糧食,拌上水熬成粥,使不少人得以幸免。

    明洪武初年,嘉定安亭,有個叫萬二的江南富商。有人從京城回來,他過去打聽京城有什麽見聞。

    那人說道:「也沒什麽大事發生,倒是朱皇帝做了一首詩廣為流傳。詩曰:

    百僚未起朕先起,百僚已睡朕未睡。

    不如江南富足翁,日高五丈猶擁被。 

    萬二聽罷,嘆息道:「不好的兆頭出現了!」回家後萬二馬上安排出去避禍,他把家財委托幾個能幹的族人掌管,自己買了一艘巨船載妻子兒女泛水漫遊,到洞庭湖和湘江一帶去了。果然,朱元璋對江南富豪開始了明朝版的社會主義改造(搜刮斂財)。不到兩年,江南大族,一家一家地被抄家定罪,獨有萬二避禍在外,躲過一劫,後來家業興旺。

  萬二通過一首詩,使家人免於大禍,這不正是鬼谷子所言「察其辭」的應用嗎。而任文公和東院主則是根據歷史「反往以驗來也」,做到了「遠而可知」,使家人免於禍患。

    在21世紀的今天,萬事萬物聯系更加緊密。一件小事就可以像蝴蝶振翅那樣,引發一場世界風暴。

    軍事強人卡紮菲做夢也想不到,鄰國突尼斯一個賣水果的青年布瓦吉吉自焚,居然會讓他的獨裁統治灰飛煙滅,自己也中彈身亡(「事之危也」,其人不知)。當其他國家的獨裁者都逃去了沙特,卡紮菲卻威脅要對國內反抗示威民眾使用武力,準備打仗,結果他的親密戰友,他身邊的高官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,紛紛退黨叛逃。好多在國外的外交官不回國,舊政權的大量官員拋棄卡紮菲尋求避難,在國內的許多官員卻組建了臨時政府,和卡紮菲對抗起來。「近而不可見」,看不清周圍人。那些平時嘴上支持他、擁護他的人,卻成為了對手,最終置他於死地。

    作為普通人,如何做到預先知曉將要發生的事情(先事而生)?「揣情」(鬼谷子第七篇)。

    可以讓人在事情有危險征兆的時候,提前覺察知曉,提前準備,做到保全自身。

飯吃七分飽,究竟有何道理?

道家食療方中有「午餐飽七」一說,民間也有「飯吃七分飽」的說法。還有「餓治百病」、「過午不食」、「寧帶三分饑,不可飽一分」......等等說法。

這眾多說法,都講的是一個道理。

飯,別吃飽!

這其中之理是,吃飽飯會把胃撐大,從而擠占其他內臟器官的活動空間,長此以往,會導致其他器官出現問題,在身體中留下隱患。時間久了,就成為隱疾。待身體老化,或代謝減弱,便成了疾病。

比如說,吃飽飯後胃撐大了,擠占了心臟的活動空間,那麽長此以往,就會出現心臟方面的相關疾病。人年輕時,也許不顯,但隨著身體機能的退化和新陳代謝的減緩,最終會在某個時間點爆發,而到那時,施救或許已經來不及了。

當今社會,口腹之欲過重,是很多人疾病的衍生之源,故道家的飯食原則,值得每一個人習用。

知道自己無知,是件好事

知道自己無知,這是好事;不知道自己無知,這是弊病。聖人不犯這種弊病,是因為他把這種弊病當作病,所以不犯。

註:古人稱「小疾大病」,病,相對於『疾』更嚴重,老子用『病』字,可見「不知不知」有多嚴重。而這世上最可怕的,是手握權力的上位者「不知不知」,且病入膏肓。其禍害的是整個民族和地區,甚至整個人類。




三元九運——順天應時,擇機而為

        在講之前,先講三個真實案例:

       1990年,南方某地,一對夫妻辦了個小廠,雖說工人不多,但也有200多號,生意不溫不火,到2002年,夫妻兩也掙了1000多萬。但從2004年起,生意逐年下降,到2020年,男主依然在堅持,雖說每天收入上千,但大不如前,而女主則去了學校食堂打工,一個月掙2000多元。同一時期,有個小夥子,性格十分內向,連去外地打工都不敢,無奈只能在村中一家製衣廠上班。2007年,製衣廠的老板去世,兒女們無人想做,就賒賬轉讓給小夥子做。結果內向的人做事有耐性,衣服質量更好,原來不滿二十人的廠子,現在也有兩百多工人了。還有一個人,在90年代初和人合資做水泥廠,賺了很多。但04年以後生意下滑,最後廠子也倒閉了,原來掙的錢也因為收不回賬,而又不得不墊了出去,現在只是在某個單位做門衛工作!

       其實,不管是第一對夫妻,還是小夥子和第三個人,這都只是時來運轉而已。只不過,夫妻和第三個人走的是七赤運,而小夥子走的是八白運,區別在於轉衰與轉旺而已。這裏的七赤運與八白運,就是風水學上三元九運中的其中兩運。

       古人通過對星象天體的觀測,發現星象運轉與人世興衰間的聯系,以五行、幹支、星象,結合九宮八卦建立起一些綜合的預測方法。三元九運是其中一種,玄空風水中常用。三元九運,一元60年,一運20年,一元有三運,三元共九運,合180年。 敦煌出土的資料上載:開元十二年甲子入下元,今合用下元甲子。(開元十二年:公元724年甲子年)這說明,三元九運在唐朝就已經在使用。被稱為「地理祖經」的堪輿經典《青囊三字經》,上載「六甲運,五行賦、、、時感應,如其神、、、乘運氣,存亡分。」晉代郭璞也常在寫的詩中提及」運「,如:「六龍安可頓,運流有代謝」,」皇極委夷,運有經綸「,「道有虧盈,運亦淩替,茫茫百六,孰知其弊。」風水大師何令通(何溥)在《靈城精義》中,開篇第一句就講:宇宙有大關合,氣運為主。以上古人所言之「運」便是如今之三元九運。

      古人將北鬥七星(貪狼、巨門、祿存、文曲、廉貞、武曲、破軍)加左輔、右弼二星命名為九星。結合後天八卦, 搭建起一套"時""空"相統一的體系,從而預測運勢吉兇。由於這些預測方法是基於自然演化之規律,便能知曉未來時間段可能發生的事情。

      按三元九運,當下處於下元八運(公元2004-2023年),八運五行屬土,八卦屬艮(方位東北),八白左輔星主導。所以能源礦產、農業、房地產在八運中都發展迅速。艮象意少男,所以小鮮肉橫行;同時,八門中生門居艮位,而生門代表生意,所以八運做生意的人增多。雖然物質豐盈,  但造成金錢至上,而人心財多則守,也容易保守固執,且索財無度,人為的破壞和汙染,致使環境不斷惡化 。



       八運後為九運,五行屬火,在卦為離(方位為南),九紫右弼星主導。雖然2024年才到九運,但八運已經處於」退氣「階段,結合先天卦的二元八運看,八運其實已經結束。明白人早就有所動作,李嘉誠2015年開始,就大肆拋售旗下所有地產項目,幾乎賣掉了所有的商業地產。潘石屹從2014年起,旗下SOHO中國每年至少出售一個上海項目。上海外灘金融中心、SOHO世紀廣場、SOHO靜安廣場和SOHO海倫廣場等項目,都被潘石屹賣掉套現。成功人士最大的優點,就是能順勢而為。

      九運屬火,八運屬土,五行火生土。按生克製化,八運的產業在九運時也會有所發展,但須在透氣通根的條件下,火才能生土。如果火被人為阻斷,雖然有氣,但不能通根也生不了土。火居旺相,水不能克,那是不是意味著屬水的行業發展會受限?水火雖然相克,但運用得當,則成水火既濟。拿屬水的旅遊業來說,植入文化旅遊,依然可以在九運發展良好。文化在五行屬火,九紫離火為真火,所以這裏的文化必須是真文化。比如去了孔廟,只能聽聽各朝各代的皇帝,把孔子封為什麽王什麽公,到了孔林又聽秦始皇挖水溝斷孔家風水;講不出孔子本人的真東西,只是把後人穿鑿附會加與孔子的東西拿出來講;古儒,漢儒,腐儒也分不清楚,只把後世淪為皇帝專製符號的孔子,翻來覆去的說與人聽,這些都不是真文化,自然在九紫運中不會有發展。

      九運俗稱九紫離火運,火者,心也,真者當興,偽者當亡;離者,麗也,成美者興,飾惡者亡。雖然九運屬火的行業得天時會有大發展,但必須是真火。如網絡傳媒,教育培訓之類,還是傳播虛假無用,灌雞湯,喝雞血,心靈雞湯之流的終將被淘汰。離象意中女,九運中中年女性運勢極佳,但必須是有真才實學的中年女性,有文化、有思想、有內涵的中年女性,極易一夜成名。九運八門為景門,景門代表文化,沖突,未來激烈的碰撞交流會使文明升級,更上一層樓;而用沈舊思想應對下個時代的人,會活得很慘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九紫離火焚諸虛,華夏真根久逢春!

      古語有雲:天不得時,日月無光;地不得時,草木不生;水不得時,風浪不平;人不得時,利運不通。順天應時,擇機而為,方可大成!


 

      癸卯年補:前文成於辛醜年(2021),諸般原因,些言未語,今補之。九紫離火, 其性暴烈, 被其生則速發, 被其克則速禍。燕京乾首火來克,兵起外墻兇莫言。國破不足惜,生民離亂苦。天運所註, 地運生成, 人力豈可逆也?嗟嘆!嗟嘆!天機不可盡泄,唯言至此。










孤男寡女

 民間常言孤男寡女,可知其源出何處?

命理學中,有神煞名孤辰寡宿。書載「陽以孤辰為重,陰以寡宿為重」,便是民間所言「男怕孤辰,女怕寡宿」,是說男怕命帶孤辰,女怕命帶寡宿,凡以上兩者皆主婚姻不和美,或孤獨終老。長久傳習,便成了『孤男寡女』一詞。

不言之教,無為之益,天下希能及之矣。

天下最柔弱的東西,能在天下最堅硬的東西裏穿行無阻。空虛無形之物,能進入沒有縫隙的東西裏。我因此而知無為的好處。

不言之教,無為之益,天下希能及之矣。



高高在上者最易垮臺

得一者,得「道」也 

侯王得「道」就能做天下的準繩,但這已經到達了他的極點。一旦他越來越尊貴而高高在上,恐怕最終要垮臺。所以尊貴要以卑賤為本,高高在上要以卑下為基。

是故不欲祿祿若玉,硌硌若石。





夏蟲不可語冰

   《莊子·秋水》中河伯見到北海神時,北海神說了這麽一段話:「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,拘於虛也;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,篤於時也;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,束於教也。」

    大意是說:「井裏的蛙不可與它談論大海的事情,因為它的眼界受狹小居所的局限;夏天的蟲子不可與它談論關於冰雪的事情,因為它的眼界被時間約束;對見識淺陋,孤陋寡聞的人不可與他談論大道,是由於他的眼界受所受教育的束縛。」

    後世用「夏蟲不可語冰」比喻人孤陋寡聞,不通曉時務。但其實它還有另一層隱意,那就是:找對人,做對事。

    說到這個,孔子教育子貢不要和三季人爭論的故事,最具有代表性。子貢和一小童爭論一年有幾個季節?子貢說四季,小童說三季。二人爭論了一上午,相持不下。這時,孔子出來了,他打量了一下童子說:三季。童子高興的走了。子貢不解,問孔子:老師,您教我們的時候都說是四季,為何今日卻說三季呢?孔子說:你沒看見那童子是一只蚱蜢變的,蚱蜢一年只活春、夏、秋三季,它哪裏知道還有冬季呢,你與它爭論上三天也沒有結果。子貢聽完恍然大悟。

    類似的話,《鬼谷子·權篇》中也有:「故無目者不可示以五色,無耳者不可告以五音。故不可以往者,無所開之也;不可以來者,無所受之也。物有不通者,聖人故不事也。」

    意思是說:「沒有眼睛的人,沒辦法拿五色給他們看;沒有耳朵的人,沒辦法讓他們聽五音;不可以去的地方,是因為沒有可以開導的人;不可以來的地方,是因為這裏沒有人能接受你的說法。事物有不通竅的,聖人也不去理會。」

    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,千萬不要和夏蟲語冰,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找正確的人,做正確的事情上。

    明朝初年,朱元璋想用元朝的大臣建立明朝體製。元朝戶部尚書張昶假裝投降明朝,暗中卻勾結蒙古人顛覆朱家,失敗後寫下「身在江南,心思塞北。」就慷慨赴死。彼時蒙古人撤退到塞外,大量官員拒絕投降明朝,選擇為大元殉國。這當中吳德新最為霸氣,講「我生為皇元人!死作皇元鬼!誓不從爾賊!」說完直接自盡。這些元朝大臣都是讀過書的漢人,為何漢人建的朝代,他們卻反對?其實,這些被元朝蒙古奴隸主奴役久了的漢人,皆為夏蟲。他們只屬於把漢人劃為四等奴的元朝,低賤的朱元璋所建立的明朝,對於他們而言,猶如冬季之與夏蟲。腹有經綸也枉然。

    如果說元朝大臣還算得上是高級夏蟲,那麽,再來看看處於社會底層的夏蟲。

    戊戌變法失敗後,康有為,梁啟超紛紛逃亡,譚嗣同則希望以自己的鮮血喚醒沈睡的天下百姓,但是當他被押往菜市口砍頭的時候,他一心想要喚醒的百姓,並沒有為他的不幸而痛哭流涕或者沈默不語,而是紛紛拿著手裏的臭雞蛋和爛菜葉打的他面目全非。

    等譚嗣同們把鮮血流幹了,也沒有喚醒大清朝的百姓,反而換來一堆臭雞蛋和爛菜葉;不久還有鄒容、秋瑾等革命黨人,一樣把鮮血流幹了,也沒有喚醒大清朝的百姓,反而被用來蘸饅頭吃;一代一代的熱血青年和仁人誌士為了天下蒼生不惜肝腦塗地、搭上性命,最後成了博物館裏一張張陳舊的照片和泛黃的遺物。 

    和元朝那些大臣一樣,北京城裏因為剪了辮子而上吊的人,他們只屬於清朝,也是夏蟲。何必與他們講民主的好處。

    夏蟲活不到冬天,會凍死的,冰雪的美麗是給人欣賞的,不是給蟲子的。

    道教有句話:「愚人不可度!」不要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,浪費在夏蟲身上,找對對象,才能舉事必成。

    記住鬼谷子講的:「物有不通者,聖人故不事也。」






有什麽樣的政治就有什麽樣的百姓,這是先決條件

政治寬厚,百姓淳樸。政治嚴苛,百姓奸猾。禍,為福倚身之地,福,為禍藏身之所。「孰知其極?」哪有那麽清楚的界限呢。

「正復為奇」,那些社會公認的規則準繩會變成妨害你的東西,如世俗的道德綁架,和騙人的愛國品牌。

「善復為妖」,那些是善的東西,終究會露出其惡的本來面目。像電視上西裝革履的政客,和喊著「為people服務」的政黨。

人們不是早就對這些了解很久了麽。




越動聽的語言越要提防

值得你信賴的語言,根本不動聽,讓你動聽的語言根本不真實。

看看各國政黨政客競選前的那些美好又讓人動心的承諾,就知道老子為什麽說「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」了,這點生活在獨裁國家的人應該深有體會。

有智慧的人沒有廣博的知識,而那些看似知道很多,知識廣博的人其實沒有智慧。

善者知道大道至簡,所以總能化繁為簡;而把事情復雜化,化簡為繁的人,非善者也。

聖人總是多去幫助他人,給予他人,所以自己也會獲得更豐足。因為他明白「天之道,利而不害;人之道,為而弗爭。」




為虎作倀

     唐穆宗長慶年間,有個叫馬拯的處士(處士:古代指有才德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;後來泛指沒有做過官的讀書人。),愛好遊歷山水。

    聽說南嶽衡山祝融峰住著一個伏虎長老。他便帶著一個童仆,上山去拜訪那位長老。  

    他登上祝融峰,見到一座佛寺裏,果然有個須發皆白的老和尚。老和尚很熱情,一定要留馬拯吃飯,

    但是不巧,廟裏油和鹽用完了,老和尚就請馬拯的仆人幫忙下山買鹽,馬拯答應了。可仆人剛走,老和尚也不見了。馬拯獨自一人站在寺邊觀賞山景。

    這時,從山下來了一個叫馬沼的隱士。兩人互通姓名之後,馬沼說:「剛才路上,遇見一只老虎吃人,也不知道吃的是誰家的。」……馬拯問了那人的年齡、容貌、衣著,驚叫道:「那是我的童仆!」馬沼又說:「奇怪的是,那老虎吃完了人,就脫掉虎皮,改穿禪衣,變成了一個老和尚。」馬拯更加恐懼。等到馬沼看到老和尚,悄悄對馬拯說:「正是這個和尚。」

    馬拯試探老和尚說:「馬山人上來,說我的仆人在半路上,已經被老虎害了,怎麽辦?」

    老和尚很生氣,道:「貧僧這個地方,山上沒有虎狼,草裏亦無毒蟲,路旁亦無蛇蠍,林中亦無惡鳥。你不要聽信讒言。」可馬拯細看老和尚的嘴唇,還帶著殷紅的血痕。

    天黑後,老和尚要請他們住僧房,兩人卻堅持住在齋堂。他們緊閉門窗,點亮蠟燭。夜深,果然聽到院子裏有虎。老虎用頭撞了三四次門窗,幸虧門窗結實。兩人害怕就燒香,虔誠地向大堂裏賓頭盧的泥像叩頭。

    良久,聽到泥像吟詩,說:「寅人但溺欄中水,午子須分艮畔金。若教特進重張弩,過去將軍必損心。」

    兩人聽後理解了其中前兩句的意思,後兩句沒能理解。

    天亮後,老和尚敲門說:「你們起來吃粥啦!」

    兩人這才敢打開門。吃完粥,二人核計道:「這老和尚還在,我們用什麽理由下山呢?」

    二人想起詩的前兩句,於是欺騙老和尚說:「後院一口井裏有怪聲音」,把老和尚騙到井邊。當老和尚湊到井口看時,馬沼一用力,把他推下井去。和尚一落水,立刻變成了老虎。兩人搬來大石頭,把它砸死了。 

    下山時,二人迷了路,馬拯正著急,這時樹上一個聲音叫到:「小心!不要觸動我埋伏的機關。「二人一看,一個獵人探出頭來,說到:」黃昏了,離山下還遠,山中老虎兇殘,到我這裏避一避吧。」二人忙爬了上去。原來,獵人在樹上搭了一個草棚。

    將要夜深人靜時,忽然有三五十人打此路過,有和尚,道士,男子,婦女,唱著歌,跳著舞,來到獵人張弓的地方。這些人一齊生氣地說:「早晨被兩個賊人殺了我們的禪師,現在正追捕他們,還有人敢張弓殺我們的將軍?」於是他們觸發了機關繼續往前走。

    二人聽到這些話,就問獵人是怎麽回事。獵人說:「這些都是倀鬼,是被老虎吃了的人。他們這是在前邊為老虎開道。」

    二人於是問獵人的姓名。獵人說:「姓牛名進。」

    二人高興地說:「泥像詩的下兩句應驗了,『特進』就是牛進,『將軍』就是這個老虎!」

    於是勸獵人重新張弓搭箭。

    獵人敏捷地從樹上下來,把陷阱上的機關重新架好,剛登上大樹,果然有一只老虎吼叫著來了,它前爪剛觸到機關上,只聽「嗖」的一聲,一支弩箭彈出,正中老虎心窩。只見老虎狂暴地跳起,大聲吼叫,叫聲直震得松林發抖,老虎掙紮了一陣,倒在地上死了。  

    老虎巨大的哀叫聲,驚動了走出很遠的倀鬼們,他們紛紛跑回來,爬在胸口還流著血的老虎屍體上大哭起來,邊哭還邊傷心地哀號著:「是誰又殺死了我們將軍呀!是誰又殺死了我們將軍呀!」

    二人怒斥道:「你們這些無知的下賤鬼,讓虎咬死,我們為你們報了仇,你們不回報感謝,還敢慟哭!哪有做鬼象你們這樣不明事理的!」於是一片鴉雀無聲。忽然有一個鬼叫道:「我們全都不知道將軍就是老虎,聽了先生的話才恍然大悟啊。」於是他們就在虎屍前把虎好一頓罵,向三人感謝後才離去。    

   我們知道有一個成語叫為虎作倀。這個故事就是其中一段典故。古代傳說中,那些被老虎吃掉的人,死後會變作倀鬼,為老虎效力,禍害他人。  

   《太平廣記》(卷四百三十)中記載:「倀鬼,被虎所食之人也,為虎前呵道耳。」

    倀的兇殘與狡猾,在古小說筆記中數不勝數,除前文中所記錄的為虎拆除陷阱機關、為虎開道以外,還有在夜裏開門敞戶助虎食人的,有趁人與虎搏鬥之際拖人後腿讓虎撲倒的,還有在虎吃人時先幫虎剝去人衣服的(見清俞蛟《夢廠雜著》),《正字通·聽雨記談》中就記述了一個被老虎吃掉的人,變成倀鬼後,給老虎當向導,找到人時,他先過去迷惑遇到的人,然後把那人的帶子解開,衣服脫掉,好讓老虎吃起來方便;更有甚者,會變作親友、僧道、官吏等較有說服力的身份,去誘騙人為虎所噬,以求得自己的解脫。

    說到這個成語的由來,還有一段故事。

   《廣異記》記載,天寶末年,宣州有一個小男孩兒,他的家與山靠近。每天到了夜晚,他總能看見一個鬼領著一只老虎來追他。如此已經十多次了。小男孩對父母說:「鬼領著老虎來,我就一定得死。世人都說,人被虎吃了,他的鬼變成倀。我死了肯定得作倀。如果老虎讓我給它領路,我就把它領到村裏來。村裏應該在主要的道路上挖陷阱等著,那就可以捉到虎了。」幾天之後,這小男孩果然被虎吃了。

    過了幾日,他的父親夢見他。他對父親說,他已經給老虎當倀了。他明天就領著老虎到村裏來,應該在偏西的路上趕快修一個陷阱。他的父親就和村裏人開始挖陷阱。陷阱挖成之後,果然捉到了老虎。

(附錄:原文

天寶末,宣州有小兒,其居近山。每至夜,恒見一鬼引虎逐己。如是已十數度。小兒謂父母雲:「鬼引虎來則必死。世人雲:『為虎所食,其鬼為倀。』我死,為倀必矣。若虎使我,則引來村中。村中宜設阱於要路以待,虎可得也。」後數日,果死於虎。久之,見夢於父雲:「身已為倀,明日引虎來,宜於西偏速修一阱。」父乃與村人作阱。阱成之日,果得虎。——出《廣異記》)

   同樣是倀鬼,前者助紂為虐,後者借身報仇。可見雖為倀鬼,仍可自我選擇。

   中國有許多鬼,如魑、魅、魍、魎,統統歸於「鬼」部。但身份同是鬼的倀,有點例外,屬於「人」部。   

   俗語雲:「倀者:不入鬼道,不墮輪回,一朝虎斃,人皆可期」,古人之智慧,「期」不用欺負的「欺」,而用期望的「期」。

為何古人雲禍不單行?

為何古人雲禍不單行?

一個人在生意失敗或投資賠錢後,會陷入賭徒心態,輸錢後急於翻本,便加大投註,正因如此才陷入了禍不單行的惡性循環。第一次做事失敗,往往狀態不佳,此時想著急於翻本,思慮難免不周,眼界難免短淺,考慮事情『只見其利,而不見其弊』,故此,在做下一件事情上往往成少敗多,陷入禍不單行的惡圈。

如何跳出此圈?

鬼谷子告訴世人,做事成功的方法:在提升見識和充實本事(必要條件)的前提下,決定做事前,一定要「揣情摩意,度權量能」,做到這些才可「謀定而後動」,唯有如此才可謀事而成,跳出禍不單行的惡圈。

掌上奇門訣

掌上奇門訣(觀神): 掌中奇門氣色觀,休生與開三吉同。 開門紅潤財官利,出兵商賈皆大吉。 傷杜五門青且暗,破耗傷身災盜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