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家六字訣(二)

六字訣古籍記載

南北朝  陶弘景《養性延命錄》:

「凡行氣,以鼻納氣,以口吐氣,微而行之名曰長息。納氣有一,吐氣有六。納氣一者謂吸也,吐氣六者謂吹、呼、嘻、呵、噓、呬,皆為長息吐氣之法。時寒可吹,時溫可呼,委曲治病,吹以去風,呼以去熱,嘻以去煩,呵以下氣,噓以散滯,呬以解極」。


隋朝  智覬法師《修習止觀坐禪法要》:

「但觀心想,用六種氣治病者,即是觀能治病。何謂六種氣,一吹、二呼、三嘻、四呵、五噓、六呬。此六種息皆於唇口中,想心方便,轉側而坐,綿微而用。頌曰:心配屬呵腎屬吹,脾呼肺呬聖皆知,肝臟熱來噓字治,三焦壅處但言嘻。」


唐朝   孫思邈《四季行工養生歌》:

春噓明目木扶肝

夏至呵心火自閑

秋呬定致金肺潤

腎吹惟要坎中安

三焦嘻卻除煩熱

四季常呼脾化餐

切忌出聲聞口耳

其功尤勝保身丹


明朝   張三豐《張三豐太極行功歌》:

兩氣未分時,渾然一無極。

陰陽位既定,始有太極出。

人身要虛靈,行功主呼吸。

呵噓呼呬吹,加嘻數成六。

六字意如何,治臟不二訣。

治肝宜用噓,噓時睜其目。

治肺宜用呬,呬時手雙托。

心呵頂上叉,腎吹抱膝骨。

脾病一再呼,呼時把口撮。

仰臥時時嘻,三焦熱退鬱。

持此行內功,陰陽調胎息。

大道在正心,誠意長自樂。

即此是長生,胸有不死藥。


清朝   徐文弼《壽世傳真 修養宜行外功 六字行功各效驗歌》:

噓屬肝兮外主目,赤翳昏蒙淚如哭,只因肝火上來攻,噓而治之效最速。

呵屬心兮外主舌,口中乾苦心煩熱,量疾深淺以呵之,喉舌口瘡並消滅。

呬屬肺兮外皮毛,傷風咳嗽痰如膠,鼻中流涕兼寒熱,以呬治之醫不勞。

吹屬腎兮外主耳,腰膝酸疼陽道痿,微微吐氣以吹之,不用求方需藥理。

呼屬脾兮主中土,胸膛氣脹腹如鼓,四肢滯悶腸瀉多,呼而治之復如故。

嘻屬三焦治壅塞,三焦通暢除積熱,但須六次以嘻之。此效常行容易得。


《青雲老人語錄》:

「人身內臟,最易染病。若不即治,死機伏矣。此吹呼嘻呵噓呬六字,真乃無上妙法,可治一切內臟之病,無病者行之,亦可以滅絕妄念,遠避邪魔也。每日子後午前,瞑目靜坐,叩齒嚥津,輕念此六字。如心有病,則叉手項上,輕呵三十有六度。如病在腎,則雙手抱膝,輕吹三十六次。如病在肝,手叉玉枕,睜目微噓三十六次。如病在肺,雙手後反,微呬三十六次。如病在脾,則雙手貼腹,嘬口輕呼三十六次。如三焦積熱,則仰臥瞑目,輕嘻三十六次。此無上法,庸人不知,惟行過者知之耳。予年未三十,即得此訣,持久行之,垂百十年,至入道未止也。諸生宜謹誌之。」


知古老人歌:

六字能將壽數添,修補臟腑勝靈丹。

肝屬木兮需瞪眼,胸前鬱悶即能痊。

心呵雙手平心按,火降勞宮病得安。

消化不良誰作主,脾呼撮口臂撐天。

呬呼肺病能根治,雙手撐開氧氣添。

固腎還宜雙抱膝,口吹濁氣上靈山。

三焦理氣須嘻字,兩手高擎汲湧泉。


為什麼氣功總是講求呼吸要細長緩慢?

放慢呼吸可以減緩腦波的頻率,使腦波從激情的γ波(30-60Hz)降到警戒緊張的β波(12-30Hz),然後再降到安靜放鬆的α波(7-12Hz)。(註:1Hz=每秒振盪1次的頻率)。研究發現,呼吸速度如果降到每分鐘低於8次時,腦下垂體就開始完全地分泌。如果再降到每分鐘低於4次時,松果體就開始作用,身體也逐漸進入冥想狀態。這些腺體分泌量的增加意味著身體自癒力的提升。


補充:

馬禮堂:

長噓補氣順經行,

汙濁噴出清氣容。

呼氣要從井穴起,

須知順序是相生。

肝若虛時目爭睛,

心呵頂上連叉手。

肺知呬氣雙開弓,

腎吹抱取膝頭平。

脾呼單托需嘬口,

三焦客熱手雙擎。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掌上奇門訣

掌上奇門訣(觀神): 掌中奇門氣色觀,休生與開三吉同。 開門紅潤財官利,出兵商賈皆大吉。 傷杜五門青且暗,破耗傷身災盜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