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詩人劉禹錫在《西塞山懷古》中寫到"金陵王氣黯然收","一片降幡出石頭"講的是晉滅東吳的歷史。
五十二載的東吳是"金陵王氣」的第一次施展,但卻不是第一次被發現。其從第一次被發現,就開始了「金陵王氣」的命運多舛。同樣,也伴隨著歷朝歷代的風雲詭譎。
公元前333年,楚威王滅掉越國,返程途中路過金陵,看到廬龍山(今名獅子山)一帶「氣射鬥牛,光怪燭天」,紫氣直沖紫微星。隨行的術士,告訴楚威王這是一股王氣。楚威王想,我這常年苦戰滅了越國,剛剛占領的地方怎麽能出現新王。就問身邊的術士,有什麽辦法可以破壞這裏的王氣。
術士蔔算之後,發現金陵地處東南,後天八卦為巽卦,巽五行屬木,五行金克木,就告訴威王在山上埋金,以鎮壓之。 於是,楚威王就把作為「厭勝物」的金人埋在了廬龍山。又故意讓人把消息泄露出去,當地人聽說有人在山上埋了金人,紛紛前來挖尋。 百姓為了尋金,挖坑不止,只可惜誰也沒挖出來埋在地底的金人,但卻把廬龍山挖的滿山窟窿。其實這是術士給楚威王獻的一計,「埋金」是假,讓人鑿泄廬龍山的王氣是真。也因此,楚威王成了破壞「金陵王氣」的始作俑者。但僅四年後,楚威王就盛年早逝,其子楚懷王也客死秦國,使楚國實力大削,最終被秦所滅。
秦統一後,秦始皇東巡路過南京,隨行術士看到南京山勢峻秀,地形險要,告訴秦始皇說,「五百年後,金陵有天子氣」。秦始皇一聽,這還得了,嬴姓可是要做萬世皇帝的。於是,他問術士如何能破掉這股天子氣?術士告訴他只有開山鑿土。秦始皇聽後立刻行動,相比楚威王騙人在山上挖窟窿的小兒科,始皇帝不愧是始皇帝,一出手就是大手筆。他下令開鑿方山,把秦淮河水引入,以破壞「金陵王氣」(風水學上叫「水穿天心」)。怕這些還不夠,秦始皇直接把「金陵」改為「秣陵」,「秣」是餵馬的飼料,意思是這裏只配作為餵馬場而存在。(這段在《輿地誌》 和《景定建康誌》(卷六)中均有載)
這是秦始皇最後一次東巡,就在這次東巡返回鹹陽的途中,秦始皇病逝沙丘。三年後,秦朝滅亡。
蒙恬曾在死前發出長嘆,道:「我如何得罪了上天?竟無罪而被處死?」沈默許久後又說:「我罪本該受死,起臨洮,至遼東築長城,挖溝渠一萬余裏,這其間不可能沒挖斷地脈,此我之罪也!」於是吞藥自殺。蒙恬所言之」地脈「,正是今人所言之」龍脈「,皆是」王氣「所附。
三國時,諸葛亮對孫權說南京「鐘山龍蟠,石頭虎踞,真乃帝王之宅也」 。於是,孫權在公元229年,修築石頭城,改名建業。而「金陵王氣」也第一次施展開來。這一施展,南京直接成了六朝古都。
不過好景不長,到隋時,隋文帝楊堅直接來了個大掃蕩,把建康城所有地表建築全部推平,恢復成菜地。「多少樓臺煙雨中」的「六朝古都」,旬月之間灰飛煙滅。盛唐時,李白遊玩到南京,看到南京的破敗,大吃一驚,寫下了「吳宮花草埋幽徑,晉代衣冠成古丘」(《登金陵鳳凰臺》)的詩句。楊堅又怕毀的不徹底,把名稱也改回了秦始皇時的「秣陵」。
不過比起同一時代,被楊堅毀掉的另一個六朝古都——鄴城;金陵還算幸運,300多年後南唐建都金陵,而鄴城則從此消失。楊堅呢,最後被楊廣弒父奪位 ,大一統的隋朝也只存在了短短的三十八載。
幾次三番的破壞,使金陵王氣大損,凡定都於此的朝代都是短命的半壁江山。
明朝時,朱元璋聽取劉伯溫的建議,填湖營造,補救王氣。在他死後,「靖難之役」發生,建文帝也下落不明。朱棣在南京待了數年後,最終決定遷都北平。
傳聞朱棣在南京時,身邊有人問他,陛下想大明之國祚久存乎?朱棣大怒,想殺此人,但此人不慌不忙說了一番話。大意是,朱元璋當年建南京城時,沈萬三出了大力,但南京城建成後,朱元璋借藍玉案罰沒沈家財產,殺沈家族人萬余;而作為叔叔的朱棣又搶了侄子的皇位,日後仍會有類似之事發生;又進南京後,朱棣殺了劉伯溫之子,而當年正是劉伯溫設計了南京的風水,這樣一來損了陰德,明朝的國祚不會長久。朱棣聽後,忙問解救之法,那人告訴他只有遷都。一來朱棣在南方殺的人多,不得人心,二來北方元朝仍在,於是朱棣就明曰「天子守國門」,暗避風水之禍,遷都到了北平。
明朝中期的風水大家,徐善繼、徐善述兄弟在《地理人子須知》一書中,對南京的風水作了深入的分析,給出了四字結語:垣氣多泄。可不多泄嗎?從楚威王開始一直在破壞,就這還沒停止。
太平天國時,洪秀全進入南京,殺人拆塔燒寺廟,禍害當地女青年。「無朝不焚,無像不滅」,整整禍害了十一年,最後洪秀全自己吃草中毒而亡,兒子也被清廷活剮。
到民國時,據傳蔣介石拆了當年劉伯溫所建的金陵塔,導致中華民國和「金陵王氣」同樣的命運多舛。
真是「金陵慘遭懷璧罪,王氣暗戮帝皇命」!
註:毛澤東當年也曾想定都南京,但周善培說南京又名「金陵」、「石頭城」,又給毛講了「金象生毛」的典故後,毛澤東考慮到自己的姓和小名石三伢子,犯了雙重名諱,便打消了這個念頭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